西城典靓 劝业场里的百年潮流

9393体育怎么注册

100多年前,“京师劝工陈列所”诞生就以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为己任。今天,劝业场所在的大栅栏地区,作为中轴线上唯一的广域级商业街区,迎来新的使命。8月17日,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视察中强调,当前,既要抓好疫情防控,也要谋划好商圈改造提升。要按照核心区控规要求,把握定位,减量提质,持续推动街区更新,整体提升空间、业态和环境,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地标商圈。

历经百年变迁,三次遭遇大火,六次改名换姓,劝业场和这座城市一起经历了兴盛与沉寂,如今,它如同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。追溯劝业场的前世今生,还要从100多年前开始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“京师劝工陈列所”,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,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。它便是“北京劝业场”的前身,意为“劝人勉力、振兴实业、提倡国货。”北京劝业场的第一块精神基石源于1898年的维新变法。在内忧外患的岁月里,“劝业”二字寄托了一个时代实业图强的希望。它第一次给老百姓树立了“国货”的概念,从北京劝业场当年的盛景中,可以看出当年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。

当时,“国货”的概念已包括“鼓励发明、提倡专利技术”内涵,并具有“中外合资”理念。不少民族产业纷纷打出了“自信中国造”的旗帜,很多人更是直接放言:“买的不是国货,而是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。”

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北京劝业场的兴盛可以说是一种民心所向。虽然在建成不到20年的时间里,先后遭遇三次大火,劝业场的人气不降反升,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、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,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并列为京城四大商场。

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劝业场这座巴洛克式的小楼,是1923年重建后的建筑,一直保留至今。它的设计者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建筑师、建筑教育家沈理源先生。

沈理源精通欧式建筑理念,劝业场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加钢屋架,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。商场地下一层、地上三层,内部纵深设三个大厅,四周为三层回廊。沿回廊设开敞式商店。顶层以大型玻璃天窗采光,体现了现代大型商场共享大厅的空间观念。外装修为巴洛克式,以壁柱、窗套、圆拱形山花和阳台装饰立面,尽显华丽与高贵。

在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印象中,那种如梦如幻的美丽深深印在了他的童年:“劝业场前后两门,正门在廊坊头条,比较宽敞,但我觉得没有后门漂亮。后门立面是巴洛克式,下有弧形的台阶,上有爱奥尼亚式的希腊圆柱,顶上还有拱形阳台,欧式花瓶栏杆和雕花装饰,包子的褶似的,都集中在一起,小巧玲珑,有点儿像舞台上演莎士比亚古典剧的背景道具,尤其是夜晚灯光一打,迷离闪烁,加上从前门大街传来的市声如乐起伏飘荡,真是如梦如幻。”

劝业场是当时最先进的商业建筑,也是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。在劝业场度过的快乐时光,成为很多老北京人的集体记忆。

劝业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最时髦的去处,因首设厢式电梯、游乐场、开敞式卖场。陈宗藩先生这样评述北京劝业场:“层楼洞开,百货骈列,真所谓五光十色,人目迷。”这样的售卖和陈列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商铺,接近于国外的大卖场,甚至有人称它为“mall”的鼻祖。

放学的学生,青年男女都会到劝业场消闲取乐,有竹枝词流传:“放学归来正夕阳,青年仕女各情长,殷勤默数星期日,准备消闲劝业场。”

京城市民百姓喜欢逛劝业场,文人雅士也经常光顾。鲁迅和他的朋友许寿裳、陈师曾、齐寿山、二弟周作人都没少逛劝业场。当时二楼有家叫“小有天”的福建馆,鲁迅日记中记述过在小有天的聚餐。劝业场可谓雅俗共赏。

肖复兴先生回忆:“我从小就住西打磨厂,五分钟的路程,过前门大街往西,进西河沿,就到了劝业场的后门。所以,我是那里的常客,买东西是其次,主要是玩儿。放学之后,或是星期日,溜到那里,楼上楼下疯跑,躲在大柱子后面、各个店铺里,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,那里是我的免费游乐园。”

劝业场从北京的大型商场变身为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中心,其转折点就是1940年万子和在此兴办新罗天艺场。

万子和是个地道的北京人,热爱京剧,同梅兰芳、程砚秋、尚小云、荀慧生等交往深厚。他既是华乐戏院的老板,又在西长安街新新大戏院任经理,是京剧名伶马连良多年的合作伙伴。

当时,劝业场为了今后发展,在原来三层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,又在楼顶开辟了屋顶花园。万子和在四层租用了83个摊位,改建而成“新罗天”的剧场,包括魔术杂耍场、书场、相声场、天宫球社和能容纳500名观众的剧场,并附设茶座和零吃摊等,每到夏天还在楼顶增加露天杂耍。

游艺场曾经是架冬瓜演滑稽、郭筱霞说梅花大鼓、郝寿臣说相声、连阔如说评书的地方;新罗天白天是鸿巧兰等人演评戏,晚上刘宝全说京韵大鼓。鸿巧兰那时候和喜彩莲、小白玉霜号称京城评戏三大角儿,那时候的鸿巧兰正是风华绝代的好年华,要扮相有扮相,要嗓子有嗓子。刘宝全一人单挑整个舞台,和白天的大戏抗衡。滑稽演员韩兰根专门从上海来,在那里演出过话剧《钦差大臣》。

北京劝业场当年盛景一时无两,对人们的生活自然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,它汇聚了具有时尚、人文气质的本土力量,表达了人们对富强的向往。

北平解放前夕,由于物资匮乏,市场萧条,物价上涨,民不聊生,劝业场也面临重重危机。1949年初,劝业场还曾一度关张。解放后,随着时局逐步稳定,劝业场经过复苏,渐渐恢复了活力。此时,进驻劝业场经营的铺户达到178个,涉及17个行业,从业人员达到365人。

1956年公私合营后,劝业场成为国营商场,主要经营珠宝玉器、金属器皿、丝织品、刺绣品、棉麻织品及土特产品等,同时出售日用百货、皮货、五金电器等。

解放后的劝业场依然有过它的辉煌时代,有一阵,那里卖出口转内销和罗马尼亚进口东西很流行,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,劝业场仍旧是个时髦的地方。

1975年,劝业场被改为“新新服装店”,后来又改为新新宾馆,改变了其长期维持的商业形态。劝业场以“新新宾馆”的身份存在了20余年,周围交织的电线,陈旧的霓虹灯招牌给这座瑰丽的老建筑平添了沧桑,令人叹惋。2011年,新新宾馆停业,劝业场开始了全面修缮。

修缮后的北京劝业场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,共为五层,地上四层为展览空间,地下一层为设备间,南北80米长,高18.82米,内部纵深方向设三个中庭,四周为三层回廊,屋顶设有巨大的玻璃天窗,空间宽敞明亮。

昔日的“新罗天”将代之以古典风格的小剧场,为国内先锋话剧与实验戏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,为戏剧家提供迸发灵感的表演空间。今后,这里还将进行艺术品拍卖,召开富有艺术气质的品牌发布会,通过展览向世人展现科技进步与文明成果的典范,展现当下民族精神及艺术生活共生的潮流,再次成为中西交互的实验场。

回眸百年劝业场,作为“老北京”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片段,它描摹出几代人对于“中国制造”的深厚情感。重生之后的劝业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情怀,还有文化、历史的传承与创新。劝业场走过的这条路,也许正是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艰难之路。

Related Posts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